市场之问 | 如何穿越震荡,向“新”转型?


作者: 中国石油报         发布日期:2025-01-10 15:20:44

对能源行业来说,2024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成品油市场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甚至缩量市场,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国内能源化工市场新旧交替趋势再提速。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中国石油新一代加油站管理系统3.0已在全国上线应用,各地存量与新增充电设备初步实现“全国一张网”,26家销售企业如期完成具备加气条件站点的整合移交……向“新”转型步伐正在加快。

身处市场浪潮激荡之中,企业如何向“转”突围,跟上市场变化速度?坚持“市场导向”是不变的遵循。

(一)应对成品油市场巨变,抢抓机遇布局新赛道,厚植新质生产力优势,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年,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与产能扩张共振,石油石化行业同业竞争加剧,并很快传导至全链条。

拐点提前到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何跟着市场转?

这一年,中国石油在探索中布局未来,在勘探开发油气的同时,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在化工领域深入实施新材料提速工程,炼化业务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跑出“加速度”;在终端市场完善主要大中城市及地区补能网络,充电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油气田企业着眼“油气热电氢”协同发展,构建新型综合能源体系版图。

油气与新能源业务并非简单的“1+1”,而是在协同发展中深度融合。集团公司首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制氢装置在玉门油田投产,生产的高纯度氢气通过输氢管道、管式槽车等送至玉门油田炼化总厂等企业,打通从生产到利用全流程;冀东油田发挥京津冀区位优势和海上建库与LNG协同优势,推进天然气驱采油与储气库协同建设,助力油田采收率再提高。

——新材料瞄准“高精尖特专”,精细化工产业推动炼化业务向中高端转型。

穿越周期重在创造“稀缺性”。过去一年,炼化新材料公司开发化工产品新牌号超135个,气相法聚烯烃弹性体(POE)技术实现国内首次重大突破,首个自主技术双端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打破国外公司技术垄断,高羧基丁腈橡胶等新产品指标均达到国际对标产品水平,实现了我国重要关键领域材料的自主可控。

——新能源业务锻造“黄金终端”,打造综合能源服务站。

每逢变革,能在行业转型升级大潮中始终把握主动权的往往是那些善于寻找和把握战略性机遇的企业。

“无论哪个市场,高效都是我们的追求。”中国石油上海首座站外充电站——观海路充电站开业不到一年,充电量已跻身南汇片区前列;广东销售采取“先站外,后站内”的建桩策略,优化建站审核程序,充电站建站最快1个月内就可完成签约;2024年前9个月,广西销售已完成供电项目立项开发全年目标任务……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上涨,销售企业加速抓住窗口期,抢占市场份额。截至目前,中国石油昆仑网电平台用户数已突破百万,新能源业务收入毛利实现“双增长”。

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能源行业未来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持续开辟高端产品、及时布局新赛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遥遥领跑,为打赢攻坚之战蓄势赋能。

(二)尊重市场规律,强化市场研判,稳供应与闯市场相结合,开创市场营销工作新局面

市场瞬息万变,唯有锚定目标、久久为功方能破局。

站在能源行业发展新的“十字路口”,要看到无论企业如何转型、市场如何发展,能源央企是能源保供“顶梁柱”的职责使命没有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根本目标没有变。集团公司如何发挥产业链整体协同优势,继续当好能源保供“主力军”、国民经济增长“压舱石”?

这一年,中国石油坚持市场导向,应对市场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市场营销体系这一中心任务,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推进实施高质量营销,做好业务迭代升级,经营业绩再创新高。

——优化生产经营,确保市场稳定供应,保供增效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4年,集团公司已经形成由总部部门、专业公司、规划总院组成的天然气产业链优化体系,涉及市场预测分析、计划优化、效益分析、复盘分析等业务,并建立起定期、滚动、循环开展天然气产业链优化的工作机制。去年春季保供期间,受气温影响,国内天然气资源出现阶段性富余。规划总院综合考虑进口气供应和价格等因素,经模型测算后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产业链创效超过3000万元。

——加强行情研判,保障产业链顺畅运行,凸显全产业链价值最大化。

2024年初,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国际客运市场将加快恢复,预计2024年底恢复至疫情前约80%,航空煤油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增长。

为抓住国内外航煤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西北销售提前研判市场变化,统筹优化航煤生产、调运、船期等,充分发挥出口“调节阀”作用,去年一季度航煤出口量同比增长70%,创近5年新高,有效保障产销平衡,实现产业链效益最大化。

——深耕市场洞察需求,数智化赋能精准营销,推动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平台化共享。

“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大力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挥棒”指引下,2024年国内旅游业利好政策频出,“ChinaTravel”“特种兵旅行”的流行使旅游经济成为营销“新蓝海”。

中国石油销售企业抢抓消费需求回升契机,创新营销策略,依托“中油好客e站”等渠道建立多元化线上营销体系,营造特色消费场景,为游客打造“一站式购物”加油站,使业务增长匹配“黄金季”市场需求。2024年上半年实现成品油国内市场份额、自营油气总量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外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加强市场研究和市场营销仍是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历史经验无数次证明:尊重市场规律,企业方能顺“市”而为、逆势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实践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三)强化品牌管理提升,筑牢质量至上根基,做优做强技术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加快打造卓著品牌,引领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石油的重大使命和应尽职责,也是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题为《加快打造卓著品牌,引领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署名文章中再次强调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源。2024年,中国石油以品牌塑造提升市场竞争力,全力推进品牌建设重点工程,强化品牌管理提升工作,擦亮“中国石油”“昆仑”等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品牌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叫得响的品牌更多了。

品牌管理更加专业,品牌建设“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去年5月,中国石油正式发布首个《品牌手册》,建立了由企业愿景、价值追求、品牌内核等要素构成的品牌价值体系,推动品牌战略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各层面、全过程。

品牌价值不断攀升,“金字招牌”含金量更足。昆仑好客连续3年获评“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荣登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昆仑润滑荣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成果产品品牌奖;中国石油连续五年保持BrandFinance“全球油气品牌价值第三位”……一系列国内外奖项彰显的是资本市场对中国石油品牌价值的认可与信心。

“拳头产品”日益丰富,“产品巨人”种类更加多元。医用聚烯烃、“三高两低”车用聚烯烃、高压电缆料、微晶电子保护膜、超洁净电解质薄膜……除能源之外,中国石油在衣食住行等领域培育形成的多种“拳头产品”走入千家万户,产品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2024年10月,作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石油“自主创新重要新产品”之一,宝石管业出品的连续管产品首秀白俄罗斯,除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南非之外,进军又一国家市场,BSG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核心技术受国外掣肘到自有品牌“走出国门”,连续管是中国石油品牌核心竞争力加速跃升的缩影。在当下竞争中,坚持质量与创新的长期主义,不断打磨品质、提升性能、铸造品牌,日积月累地夯实根基的企业,终会获得市场的正向回馈。

中央企业肩负着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品牌竞争合作的使命。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际油气工程建设高端市场呈现增长态势,为企业拓展一流国际赛道创造契机。当前的“产品出海”已不只是制造业硬实力的比拼,更是对全产业链协作水平的考验。能否发挥品牌优势、提供高附加值配套服务,是未来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市场冷热不定,机遇风险并存。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百万石油人将继续坚持“市场导向、客户至上,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一体协同、竞合共赢”的营销工作方针,努力实现量效齐增,全力推动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记者尉赵阳)